| (一)建議參考書 | 
| 1. | 奧古斯丁(Augustine),《懺悔錄》,周士良譯,台北:台灣商務,1998。 | 
| 2. | 以祿(Ellul, Jacques),《存在的理由》,孫芥石、郭秀娟譯,新北市:校園,2017。 | 
| 3. | 奧德嘉?賈塞特(Gasset, Ortega Y.),《哲學與生活》,劉大悲譯,台北:志文,1997再版。 | 
| 4. | 古倫神父(Grun, Anselm),《不要錯過生命:人生不怕遲到,只怕缺席》,鄭玉英譯,台北:南與北文化,2019。 | 
| 5. | 古倫神父(Grun, Anselm),《幸福人生的八條路》,鄭玉英譯,台北:南與北,2010。 | 
| 6. | 魯益斯(Lewis, C.S.),《返璞歸真(Mere Christianity)》,余也魯譯,香港:海天書樓,2000。 | 
| 7. | 盧雲 (Nouwen, Henri),《浪子回頭:一個歸家的故事》,徐成德譯,新北市:校園,2017再版。 | 
| 8. | 盧雲 (Nouwen, Henri),《活出有愛的生命:俗世中的靈性生活》,新加坡長老會真理堂譯,香港:基道,1999。 | 
| 9. | 盧雲 (Nouwen, Henri),《與歲月和好:盧雲談變老這件事》, 張大虹、徐成德譯,新北市:校園,2015。 | 
| 10. | 傅佩榮,《哲學與人生》(修訂版),台北:天下,2018。 | 
|  | 
| (二)一般參考書 | 
| 1. | 奧古斯丁(Augustine),《懺悔錄》,周士良譯,台北:台灣商務,1998。 | 
| 2. | 馬可奧理略(Aurelius, Marcus),《沉思錄》,梁實秋譯,台北:協志,1959。中英對照本:《沉思錄》,樂軒譯,台北:台灣商務,2012。 | 
| 3. | 笛卡兒(Descartes, Rene),《沉思錄、哲學原理》,周春塘譯,台北:五南,2010。 | 
| 4. | 以祿(Ellul, Jacques),《存在的理由》,孫芥石、郭秀娟譯,新北市:校園,2017。 | 
| 5. | Frankl, Viktor E. Man’s Search for Meaning. Boston: Beacon, 2006. | 
| 6. | 佛洛姆(Fromm, Erich),《生命的展現》,孟祥森譯,台北:遠流,1989。 | 
| 7. | 奧德嘉•賈塞特(Gasset, Ortega Y.),《哲學與生活》,劉大悲譯,台北:志文,1997再版。 | 
| 8. | 古倫神父(Grun, Anselm),《不要錯過生命!:人生不怕遲到,只怕缺席》,鄭玉英譯,台北:南與北文化出版社,2019。 | 
| 9. | ______,《幸福人生的八條路》,鄭玉英譯,台北:南與北,2010。 | 
| 10. | ______,《看見苦難中的盼望: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》,鄭玉英譯,台北:南與北文化出版社,2016。 | 
| 11. | ______,《陪伴一生的祝福》,張德謙譯,台北:南與北,2012。 | 
| 12. | Hadot, Pierre.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: Spiritual Exercises from Socrates to Foucault. Chicester: Wiley-Blackwell, 1995, 3rd edition. | 
| 13. | 魯益斯(Lewis, C.S.),《返璞歸真(Mere Christianity)》,余也魯譯,香港:海天書樓,2000。 | 
| 14. | 馬瑞諾夫(Marinoff, Lou),《柏拉圖靈丹:日常問題的哲學指南》,吳四明譯,台北:方智,2005。 | 
| 15. | 盧雲 (Nouwen, Henri),《浪子回頭:一個歸家的故事》,徐成德譯,新北市:校園,2017再版。 | 
| 16. | ______,《活出有愛的生命:俗世中的靈性生活》,新加坡長老會真理堂譯,香港:基道,1999。 | 
| 17. | ______,《與歲月和好:盧雲談變老這件事》, 張大虹、徐成德譯,新北市:校園,2015。 | 
| 18. | ______,《愛勝過恐懼:進入親密、豐盛、狂喜的生命》,陳逸茹譯,新北市:校園,2015。 | 
| 19. | ______,《盧雲靈思集.生命中的蒙愛時刻》,黃大業譯,香港:基道,2018。 | 
| 20. | 聖修伯理(Saint-Exupéry, Antoine de),《小王子》,張譯譯,台北:高寶國際,2006。 | 
| 21. | Seneca. Letters from a Stoic. Trans. by Robin Campbell. London: Penguin, 2004. | 
| 22. | 方東美,《科學、哲學與人生》,台北:黎明文化,2005。 | 
| 23. | 牟宗三,《生命的學問》,台北:三民,1970。 | 
| 24. | 唐君毅,《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》,台北:台灣學生,1986。 | 
| 25. | 傅佩榮,《孔子:追求人的完美典範》,台北:天下,2018。 | 
| 26. | ______,《哲學與人生》(修訂版),台北:天下,2018。 | 
| 27. | ______,《無用的日子讀老莊:老莊相對論給人生的十則指引》,台北:九歌,2019。 | 
| 28. | 楊傳亮,《人生哲學三十講》,台北:輔仁大學,1995。 | 
| 29. | 鄔昆如,《人生哲學》,台北:五南,1994。 | 
| 30. | 黎建球,《人生哲學》,台北:五南,2004。 | 
| 31. | 魏連嶽,《死亡神學》,新北市:校園,2016。 | 
| 32. | 羅光,《人生哲學》,台北:輔仁大學,1985。 | 
| 33. | ______,《哲學與生活》,台北:時報,1983。 | 
| 34. | ______,《生命哲學》,台北:學生書局,1990。 |